2019-03-05 15:34:58来源:常宁辛福之声
常宁的街头巷尾,美食摊头,糍粑、粽子、麻月等等,原本只属于特定节日的风味小吃,现在已然比比皆是。不必在乎它原来的喻意,萦绕于心的,一定是那熟悉的味道。每一种食物,都会有其动人的传说,但岁月流转,在如今这风物充盈、节奏骤快的时代,一口饭、一道菜、一款小吃,除却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又有多少人,有耐心来细细咀嚼它的味道,以及它背后的故事。在急着往前走时,我们不妨,也偶尔回头看看。看看,在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里,我们都落下些什么。中秋将至,你是不是也和楼主一样,想起了至属于常宁的这块情深义重的月饼—麻月?
有些东西只有在时间的流转中,才会愈显珍贵, 常宁的麻月 带着光阴的岁月延续了老一辈的记忆诠释了执着与思念属于我们常宁最古老的味道!在冰皮月饼、冰淇淋月饼等方兴未艾之时,很难想像,早在数百年前的常宁,麻月以既不失月饼厚重的文化底蕴,又酥香不腻、薄脆可口,成为常宁最具地方特色的名点之一。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时节,常宁人往往会捎上几斤麻月,以抚平远方亲人的相思与乡愁。而即便在平时,麻月也时常用做茶点或伴手礼,在餐桌与亲情间频繁流连。
“增一分则浓,减一分则淡。”为追求那古老的味道,麻月少不了繁琐的制作流程。而制作的手工活考验的或许不是技巧,而是耐心,能在这些重复的流程中,磨出功夫,制出美味,那即是珍贵的匠心所在。寻味最初的中秋历经千辛的选料面粉、白砂糖、猪油、桂花等等12种原料,都必须是同类中的佼佼者,这是口感的基本保障。
寻味最初的中秋千层饼皮麻月对皮、酥、陷的要求甚高。反复折叠形成酥层,将大小均匀的馅料裹在其中,擀成饼胚。
寻味最初的中秋 成型,撒芝麻最有意思的环节是撒芝麻。“不重叠,不花样”,要求看似简单,但如果遇不上技艺熟练的老工人,很难将一把芝麻精准投掷,使他们准确无误落在自己的位置。
寻味最初的中秋进箱烘烤饼皮做好,放入250-300℃的烤箱,之前的所有积累,都将在这最后时刻爆发,满载期待的5-8分钟,面、糖、油的融合,麻月便制作完成。
寻味最初的中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制作好的麻月,香味扑鼻,大小分明,轻咬一口,皮酥馅香,落口即溶,满含着记忆的香甜。
共0条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点击 登录 或 注册
发表评论